吴德才

+收藏:http://decai.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印象吴德才
2012-12-29    浏览(1741)    作者:林公翔    来源:吴德才 官方网站

(本文作者为著名美术评论家,福建省美协理论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福建青年杂志社总编辑,编审)

尽管吴德才的作品特别是他的书法作品我并不陌生,但真正认真地赏识他的作品是在我的朋友也是德才的朋友杜尾顽家的客厅,那里除了悬挂着霍春阳,何水法等名家的大写意花鸟画以及杜尾顽自己的作品外,给人留下很深印象的,还有客厅里悬挂着的一幅吴德才的草书对联。对联的内容我已记不清了,但其纯熟的技法,洋溢的才情和灵动的美感,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

德才给人的印象总是很低调,其实他出道很早。众所周知,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书法热,出现了一大批才华横溢,具有影响力的年轻书法家,吴德才正是在这一不断壮大的优秀书法家群体中异军突起,成名较早并颇为显眼的一位。他的作品屡屡在全国性的大展中获奖,例如:1992年,他的作品便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怀素书艺研讨会暨草行书作品展览”;1994年,他的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一届正书大展”;1995年,他的作品荣获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首届“书圣杯”国际书画大赛铜奖;1996年,他的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二届楹联大展;1999年,他的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艺术大展;同年,他的作品还荣获 “华清杯”《长恨歌》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2000年,他的作品入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新世纪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大展”;2003年,他的作品  荣获第一届“羲之奖”全国书法篆刻大赛金奖;2003年 ,他的作品入展  “全国百名书家写《兰亭》” 并编入《全国百名书家写〈兰亭〉作品集》;2005年,他的作品荣获“ 第八回国际书画审美大展赛 ” 一等奖;同年,他的作品还荣获中央电视台、中国书协主办第二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 一等奖并被评为“2005中国书画年度人物”;2006年 ,他的作品荣获 纪念周恩来诞辰108周年中国书画名家大展金奖;同年,他的作品荣获第二届“金鼎奖”全国书法美术大展金奖;2007年,他的作品荣获第八届桂林?台湾海峡两岸书画名家邀请展金奖;同年,他的作品还荣获首届米芾杯全国书画展览书法类一等奖,第六届“四方杯”国际书法美术摄影大奖赛金奖,纪念欧阳修诞辰145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纪念草圣怀素诞辰127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纪念康有为逝世8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并荣获 “中国当代十大优秀书法家”荣誉称号;2008,他的作品在庆祝北京奥运纪念 展获得金奖 , 作品被刻在2008米长的奥运庆祝纪念碑上。完全可以说,吴德才是获奖专业户,但在这一个又一个荣耀和成功的背后,有谁知道他付出的汗水和艰辛。每一个成功者都有自己成功的理由,但我以为,吴德才的成功正是来自于他的不事张扬的低调,在当今喧嚣浮躁,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吴德才始终保持了自己一种淡泊理性,谦谦君子的立身处世的个性。

吴德才是安徽人,他常常在自己的作品的题款上写下“皖人吴德才书”。在中国历史上,安徽人才辈出,文风鼎盛。以清代为例,,绘画除了“四王”之外,稍有生气和新意的绘画都在新安,宣城和姑孰,后来转移到扬州,再后来转移至上海。黄宾虹祖籍安徽,赖少其长期在安徽工作,都算皖人,至于乾嘉学派,书法界的皖派邓石如,篆刻界的皖派程邃以及朱德群,刘开渠等,都是中国美术史上不可多得星光熠熠的人物。精神丰厚的徽文化显然对吴德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从青年时代开始,吴德才又长期生活在福建,闽山闽水以别样的风华同样滋润了他艺术的心胸,徽文化和闽文化的双重洗礼使他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

德才是一位多面手,他的书法跨度很大,正草隶篆各种字体样样俱通,但他用功最多也最为人熟悉的是他的行草书。德才的行草书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力,颇具清雅之风。其取法可归入二王一路,他的大量临写二王一脉经典作品的习作可以看出其扎实的功夫,他的斗方,扇面,手卷等小品创作驾驭纯熟,水平稳定,很少败笔,几乎每件作品都有出彩之处。如果从大的方面评析,德才的书法整体风格讲究、章法严谨、情致高雅。其中楷书意态安详、笔法精致;行书运笔细腻,遒劲自然;草书潇洒真率,雅逸出奇。

我以为,德才的书法作品,无论大字小字,写来都是那么轻松,酣畅淋漓,可谓大小由之,用笔结字常有出人意料的表现,细品又不悖常理。说到酣畅,不能不提及德才的行草大字。作小字有做大字的意识,才能更好地把握全局,小中见大。德才的行书大字脱胎于明清诸家,大气风华,当然,在具体手法的运用和整体效果的营造上,也不无时人的影响,只是在德才的作品中,能统统自然地统摄在古意之中。在保证书写的顺畅的同时,德才时时能注意形的塑造,章法妥贴完整。德才的草书最有个性,也是德才最擅长的。众所周知,草书最难写,特别是大草,在几种书体中变化最大,最不易把握。清代刘熙载在《书概》里说:“他书法多于意,草书意多于法。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又言:“草书之律至严,为之者不惟胆大,而在心小”。德才的草书法意相成,其气通达顺畅,其意奇逸跌宕,其质变幻莫测。   虽然研习书法已经30多年,并取得不俗的成绩,但吴德才却并不喜欢把自己定义为功成名就的“书法家”。在他看来,书法家不应该是贴在自己身上的一个标签,书法更应该是一种生活状态。  

在德才看来,目前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好,他认为自己越来越退到或进入到写字状态,而不是在刻意地创作作品了。当写字成为常态,心灵便会变得很轻松,没有负累。书法终究不是一种可以模式化批量生产的产品,不是一种技术意义上的熟练工种,书法的真正生命力和魅力,与人本身密不可分。它关乎精神和文化层面,关乎人的际遇和感悟,关乎书写时的心情与环境。

我以为,德才的书法作品,承载着文化与性灵,优雅中见冲突,激昂中见妙趣,平实中见智慧,不管幅面大小,不管画面简单还是复杂,他都能提纲挈领,驾驭自如。书法发展到今天,展厅书法造就了现代一大批具有高度艺术技巧的书法家,展厅书法的竞技特点使得不少书法家更为注重笔墨技巧以及作品的气势和艺术展示的效果,对外在形式极尽奇思妙想。但吴德才似乎并没有完全被束缚住,他的书法作品无论从笔墨传承的角度,还是张扬艺术个性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笔精墨妙的特性。他的隶书和篆书,个性十足,从起落笔的微妙变化到墨色的浓淡起伏,从间架结构的现代造型元素的运用到笔墨纸砚与书写内容的契合等等,都别具一格,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美感。在德才看来,书法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门艺术。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里面,只有中国书法让文字成为一种艺术,这是它的独特性、惟一性。文字本身是抽象的,这使书法跟具象的绘画不同,成为一门非常抽象的艺术,具有变幻莫测,化身千万的特质。书法,看似门槛很低,谁都会写字,好像人人可成书家。历代写字好看的不乏其人,你看那些记账的、开药单的,还有封建时代的状元卷子、文稿手札,小楷和行草写得多好。但大浪淘沙,历史上真正留下的书法家却寥寥可数。书法的伟大之处是要超越技术,达到“道”的层面。真正成功的大书法家,绝对不只是把字写得漂亮,而是道德人品、学识阅历、禀赋修养的综合体现。艺术终究是人的艺术,研习书法,尤其讲求学养和内心的修为,这种追求是无限的,它的魅力也在这里。所以,书法恰恰又是最玄奥高深的艺术。
德才不仅长于写字,德才还擅长画画。其实,德才的书法之路真正是从绘画开始的。但到了后来,他在书法上著力更深。德才的画或山水,或竹石,或花鸟,或走兽,多以水墨或设色写意为之。他作画状物不拘形似,重在寄情遣怀,具有典型的文人画特征。我常常在想,每一位画家对世界的态度不同,观看的方式不同,获得的感觉也就不同,而体现出来的笔墨精神也就不同。读德才的画,与读他的书法作品一样,同样可以感受到他作品内在的气韵。德才的画,不标榜新奇,而是默默地以自己的文化素养,为传统做着自己的阐释。读德才的画,可以发现他的作品用笔谨严而韵郁有致,洒脱而沉稳,具有内在的力度,又能率意为之,求取自然天趣,有笔墨可推敲,有韵致可琢磨,有意境可领略。

书法和绘画伴随着吴德才一路走来,或许正是这种直指内心的艺术浸染,让他有了异于常人的沉稳和内省。他不喜欢应酬,闲暇时更喜欢和艺文界的朋友清茶一盏,夜阑长谈,或在自己的书房里,铺纸研墨,回归到一种传统文人的生活情境。从小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德才深知,在现代化的生活中,仍然需要用传统的东西来抚慰心灵,而书法和绘画便是抚慰心灵的最好的一种方式。

2012年12月23日于福禄坊意园

标签:作品,书法家,美术摄影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